网站支持IPV6 | 无障碍阅读 | 适老化模式
当前位置: 首页>>专题专栏>>档案史志

《民乐年鉴2023·洪水镇》

来源: 作者: 民乐县地方史志办 日期: 2025-03-05 10:14

【概况】    洪水镇地处城郊,总面积165.78平方千米,辖27个行政村、208个村民小组,8979户、34631人。全镇共有耕地面积10.8万亩,退耕还林地2.4万亩;29个党支部(农村党支部27个、机关党支部1个、企业党支部1个)。

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】    聚焦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底线任务,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,紧盯792户已脱贫户、边缘易致贫户、突发严重困难户等“三类户”,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“三个总体稳定”要求,制定优化“一户一策”帮扶计划措施,不断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度。压紧靠实镇村干部、驻村帮扶工作队、帮扶责任人工作责任,按照“不少一村、不漏一户”原则,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。有序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,走访慰问特殊困难群体400余人,关爱服务活动30余场次。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,上报审批临时救助608户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55.6万元,实现困有所助、弱有所扶,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。

【乡村建设】    按照“3区3镇30村”总体建设目标,2022年全镇共有5个村被列入乡村建设示范村,其中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3个(新墩村、李尤村、单庄村)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个(于庄村、马庄村)。李尤村抢抓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机遇,坚持系统思维,统筹灾后重建、生态地灾搬迁和省级乡村示范村建设一体推进,按照“评估、腾空、补偿、收回、拆除、复垦、土地流转交易”分步走的工作思路,对202户房屋进行差异化有偿拆除,腾退后的土地用来发展生产,全力打造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功能完善、治理有效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村。于庄村、马庄村采取填平补齐、完善功能、改造提升的办法,对照创建标准,围绕风貌改造和村内水、电、路、渠、村级阵地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重点工作内容,全力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,提升公共服务能力,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,提升群众生活品质。

【生态地灾搬迁】   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的理念,不折不扣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、市委、县委生态地灾搬迁工作要求,始终把做深做细做实群众思想工作、讲透讲清楚讲明白搬迁政策贯穿始终。按照“全面宣传、整体推进、重点突破”的工作思路,全镇上下同心协力、同向攻坚,认真开展政策解读、协议签订、贷款办理、群众选房、车库及商铺安置、尾款收缴等工作,生态地灾搬迁工作有序推进。全镇共动完成544户搬迁任务,生态及地灾搬迁车库、商铺安置指标任务全部落实完成。

【环境整治】   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推行农户自治保洁、党员干部义务保洁、公益性岗位筹劳保洁模式,坚持每周二、五集中整治以及其余时段日常保洁制度。全面落实农村生活垃圾“户分类、村收集、镇清运、县处理”运转模式,下足功夫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,坚决禁止“四烧”行为。扎实推进河湖长制、林长制,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、沿路沿线通道绿化行动,全力加强227线交通大林带林木养护管理。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,扎实推进山城村1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栽工作,健全完善退耕还林区管护长效机制,进一步提升干净、整洁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绿色、和谐的生态环境质量。

【社会治理】    深入开展“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”活动,坚持做到政策在一线落实、问题在一线解决、矛盾在一线化解、隐患在一线排查、工作在一线推动,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140余件。持续强化道路交通、消防、住房、用电用火、食品安全整治,排查风险隐患72处,全力筑牢安全防线。牢树底线思维,强化责任落实,调处化解重点信访案件17件,妥善化解山城村边牧矛盾纠纷,全力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全力推进城区五村涉及28个小区800多户的“登记难”问题,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

【基层党建】    严格落实一岗双责、党政同责,坚持立足全面,既突出关键少数又面向全体党员,强化班子成员对各自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,以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“四风”和腐败问题为抓手,坚持不懈刹风正纪,坚定不移惩治腐败。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谈话提醒情况报送制度,共开展谈话提醒100余人次,通过日常提醒,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,把管党治党体现在平时,使干部心有敬畏、行有所止。